欢迎您访问周瑜文化研究会官方网站!
 
首页>>学术研究

浅议周瑜的智勇和抱负

分类:学术研究 发布时间:2023-07-01 225次浏览

黄厚孝 周瑜文化研究会

  

周瑜在少年时期就与孙策结拜,并追随孙策立下战功。在24岁时,袁术也希望周瑜为自己效力。周瑜这时作出一个很重要的判断和决定,“观术终无所成”,离开袁术,一路向东与孙策会合。周瑜的到来也让孙策很感动,孙策亲自迎接他,授予周瑜“建威中郞将”,还给了他兵马和馆舍等。

从建安三年到建安五年间,周瑜又与孙策并肩作战,取得了很多的战果。此时的周瑜是想与孙策一起横扫天下,建功立业。然而因孙策的突然离世,打乱了周瑜的计划。周瑜只好带兵回到吴郡,“以中护军与长史张昭共掌众事”,扶持幼主孙权。

周瑜在辅佐孙权期间,作为魏、蜀两国首领的曹操和刘备,多次对东吴政权产生影响。东吴政权在与曹操集团和刘备集团的较量过程中,有几次正是周瑜的观点影响了历史的趋势。

一、曹操要求孙权送子入质时,周瑜的观点

建安七年,曹操打败袁绍之后,写信让孙权送子入质。这时东吴政权内部的大臣们包括“张昭、秦松等,犹豫不能决,”不知如何是好,孙权虽然不愿意,但也不知怎样决定。孙权带着周瑜到吴夫人跟前商议。周瑜从楚国由弱小到强大的发展历程和东吴现有的人力、物力、自然资源、地理位置等,来说明没有必要向曹操送质子。如果送了质子,就要看曹操的脸色行事。还说要观察曹操能不能“率义以正天下”,如曹操能“率义以正天下”,到时候再听他的也不晚。这次周瑜的观点与孙权是一样的,并且周瑜还有更加充分的理由来说明自己的观点。周瑜的观点也得到了吴夫人的认可,最终决定不送质子。

这一次周瑜的态度,使曹操打算不废一兵一卒拿下东吴的计划落了空。

二、曹操派蒋干游说时,周瑜的表现

曹操也是个爱才之主,当知道周瑜的美才后,也想把他拉到自己的麾下,为自己效力。他派了一位非常能说的蒋干去游说周瑜。蒋干是个雄辩之才,“独步江、淮之间,莫与为对”,可见蒋干的游说能力非同一般。蒋干以“私行”的名义来到周瑜处,周瑜一眼就看出蒋干的意图。周瑜立即先声夺人,指出蒋干是“为曹氏作说客”,搞得蒋干很尴尬,却不愿承认自己是为曹操当说客的。周瑜在热情招待蒋干后,还带蒋干参观军营,向蒋干展示军用物资和自己的“侍者服饰珍玩之物”,来表明孙氏对自己的知遇之恩。周瑜还对蒋干说自己在东吴与孙权是“外托君臣之义,内结骨肉之恩,言行计从,祸福共之”。蒋干只好笑而不语,什么也没说,回到曹操那里汇报,说周瑜“雅量高致,非言辞所间”。

这次蒋干之行,本来心里应该是有把握的,因为曹操势力强大,自己又是一个雄辩之才,再加上又与周瑜是故旧。结果曹操和蒋干都没有想到,周瑜仅仅以“义”和“恩”就表明了自己的立场,使蒋干哑口无言。

由此可见,虽然周瑜知道曹操爱才,但是他绝对不会负孙氏之义、忘孙氏之恩的。

三、赤壁之战前,周瑜对曹军的分析

建安十三年,当曹操基本统一北方,准备南下荆州,攻打刘表,还没到荆州,刘表病死。曹操一到荆州,刘表的小儿子刘琮带着荆州的数十万水军就投降了。东吴的大臣们知道这个情况,都十分害怕,大家纷纷表示:曹操以天子之名征伐天下,而东吴能抵御曹操的只有长江天险,但现在刘琮又投降了,曹操的水军、步兵都比东吴的多,还是投降吧。鲁肃认为不应该向曹操投降,但凭他当时在东吴政权的地位,想力排众议是不可能的,所以鲁肃向孙权建议,把周瑜从鄱阳召回来商议。孙权接受了鲁肃的建议,召回周瑜。周瑜回来后对曹军进行了一番分析,说曹军是送死来了,怎么能投降呢?还列举了曹军的数项弱点:“北土未安、内忧后患、舍鞍马、仗舟楫、不习水土”等。孙权在听过周瑜的分析后,坚定了与曹操决战的信心。当天晚上,为了让孙权更加放心,周瑜又给孙权分析了曹军的兵员数量情况,说不可能有八十万人,也就只有二十多万人,还是“疲病之卒,狐疑之众”,“众数虽多,甚未足畏”。“得精兵五万,自足制之,愿将军勿虑。”

周瑜这一系列对曹军的分析,在坚定了孙权信心的同时,也使东吴政权内部的其他人不敢再有投降的意图。周瑜最终带着东吴的三万精兵与刘备合作,利用诈降和火攻战术,打败了曹操的军队,使曹操统一南方的计划化为灰烬,同时也形成了三国鼎立的雏形。

周瑜对曹操集团表现的态度是抗争,对刘备集团表现的态度却是吞并。

四、劝说孙权把刘备软禁在东吴

当孙刘联军打败曹操号称的八十万大军后,刘备得到了荆州。周瑜并没有因此而满足,当刘备到京口会见孙权时,周瑜对孙权说,枭雄刘备拥有关羽、张飞这样的猛将,不会长久屈居他人。周瑜向孙权献计,要把刘备留在吴郡,给他“筑宫室,多其美女玩好,以娱耳目”,以此消磨刘备的意志。把关羽、张飞二人分开,“各置一方,使如瑜者得挟与攻战。”这个建议从理论上讲是可行的,但孙权以为了“广揽英雄”与曹操抗衡、又怕刘备不好控制为由,没有采纳。

刘备也知道周瑜的这一建议,但他不能确定真假。后来有一次刘备在与庞统宴会时,刘备还向庞统求证了一下。因为庞统之前是周瑜的部下,知道当时的实际情况。刘备怕庞统不肯说出实情,为消除庞统的顾虑,还开导他说“在君为君,卿其无隐”。庞统最终实言相告:“有之”。刘备感叹到:“孤时危急,当有所求,故不得不往,殆不免周瑜之手!”刘备还说诸葛亮当时也劝自己不要去京口。刘备想想感到后怕,由此可见连刘备也承认周瑜的计谋高明可行。假如当时孙权接受周瑜的建议,那历史的进程可能就会改变。

五、周瑜计划抢先入蜀,扩大地盘

当周瑜软禁刘备的计划无法实施时,他并没有消极怠工,于是又向孙权建议自己与孙瑜一起带兵入蜀,抢战先机。并且有详细的战略计划:“得蜀而并张鲁,因留奋威固守其地,好与马超结援。瑜还与将军据襄阳以蹙操,北方可图也”。周瑜对入蜀很有信心,计划在夺取蜀地后,再与曹操争夺北方,这次孙权同意了周瑜的建议。周瑜回到江陵做准备工作,却在路上病逝。

从这里可以看到周瑜知道刘备在荆州站稳脚跟之后,也一定会打入蜀的算盘,于是打算抢先入蜀,拿下益州,使刘备无法做大做强。这一宏伟蓝图因周瑜的离世而改变,但是孙权并没有放弃。孙权派人去同刘备商量共同夺取蜀地。刘备部下献计说:“若为吴先驱,进未能克蜀,退为吴所乘,即事去矣。今但可然赞其伐蜀,而自说新据诸郡,未可兴动,吴必不敢越我而独取蜀。如此进退之计,可以收吴、蜀之利。”刘备听从了部下的建议。尽管如此,孙权还是让孙瑜率领水军进驻夏口,刘备知道东吴的情况后,也调动关羽、张飞和诸葛亮等的军队,来应对孙权的军事部署。孙权只好调回孙瑜的部队,也打消了入蜀的念头。

之前周瑜计划和孙瑜一起入蜀,并没有考虑和刘备集团合作,也没有打算要让刘备知道。最终因周瑜的逝世,不但使这一计划被刘备知道了,而且因刘备所采取的防御措施而放弃了。如果周瑜不死,会是怎样的结果就很难说了。

从以上几次周瑜与曹操、刘备的较量中,可以看到周瑜表现出的智慧和勇敢,吞刘抗曹的计划也表明了周瑜的政治抱负。特别是在赤壁之战取得胜利后,周瑜并没有停下前进的步伐,继续为入蜀积极准备。从他给孙权的入蜀建议中,就可以看出周瑜是想辅佐东吴政权来统一天下的。然而,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也许是因为周瑜的英年早逝,才最终形成了后来的三国鼎立的局面。

参考资料:陈寿.三国志.裴松之注.北京:中华书局,2006.9

相关新闻


地址:安徽省舒城县城关镇大黉巷教育局院内
联系电话:0564-8664769
Copyright@2017-2024 zhouyuhome.cn All Rights Reserved 周瑜文化研究会 网站访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