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周瑜文化研究会官方网站!
 
首页>>学术研究

周瑜在孙权联刘抗曹决策形成中的压轴作用

分类:学术研究 发布时间:2023-11-09 84次浏览

罗朝宇 清徐县罗贯中研究会

 

内容摘要:本文通过《三国志》和《三国演义》的比对,说明罗贯中在尊重史实的基础上,进行了出神入化的文学加工创作,展现了年轻的孙权大帝经历了对主战派与降曹派的管控与取舍,最终作出了自己的决断决策的十分艰难的过程。而这一十分艰难的决策的作出,周瑜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对曹操曹军的鞭辟入里的分析,终使孙权吃了定心丸,形成了科学决策,罗贯中笔下周瑜的雄才大略跃然纸上,高屋建瓴的思想,铿锵有力的语音(言),感染着每个人,打动着每个人,刺激着孙权,震撼着孙权,一个关乎中国历史走向的决策就在这样的氛围中诞生了!

关键词:周瑜 决策 作用

 

笔者在二零一二年十一月在参加富阳“2012年纪念吴大帝孙权诞1830周年暨全国第二十二届三国演义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前曾用赏析与论述相结合的方法写了一篇拙文《一个决策 三分天下》副标题为“——赤壁之战前孙权联刘抗曹决策的形成过程及影响”,拙文被收录在会议论文集《孙权故里话三国》里,之所以参用赏析的笔法,是因为罗贯中写的这部分内容个人认为太引人入胜了,尽管本人鉴赏水平不高,但看后心中有话,觉得一吐为快为好,故而潦草。晋陈寿《三国志》用一页篇幅写了孙权联刘抗曹决策形成过程,而罗贯中《三国志通俗演义 卷之九》用了四章内容写孙权联刘抗曹决策形成过程,反映在《三国演义》中则是第四十二回、四十三回、四十四回尽写孙权联刘抗曹的决策过程,罗贯中真可谓着笔不少,之所以如此,是这个决策太重要了,它关系到东吴的生死存亡,因此,罗贯中在尊重史实的基础上,进行了出神入化的文学加工创作,展现了年轻的孙权大帝经历了试探性联接刘备、初步形成大计、与刘备诸葛亮既要斗争又联合、对这一决策可行性的犹豫和深思、对主战派与降曹派的管控与取舍,最终作出了自己的决断决策的十分艰难的过程。而这一十分艰难的决策的作出,周瑜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对曹操曹军的鞭辟入里的分析,终使孙权吃了定心丸,形成了科学决策,这一决策事后证明对东吴的发展、对形成三国鼎立(历史)都起到了一锤定音的巨大作用,罗贯中对这部分内容的描写及接下来至第四十九回亦即实践这一决策的赤壁之战相关内容的系列描写,是三国演义最为精彩的部分,由于篇幅有限,本文只论述题目内容,看看周瑜在这一决策的形成过程中是如何表现的。

一 、星夜兼程 不招自来

1、《三国演义》

“张昭等出,鲁肃入见曰:‘适张子布等,又劝主公休动兵,力主降议,此皆全躯保妻子之臣,为自谋之计耳。原主公勿听也。’孙权尚在沉吟。

肃曰:‘主公若迟疑,必为众人误矣。’

权曰:‘卿且暂退,容我三思。’”“孙权退入内宅,寝食不安,犹豫不决。吴国太见权如此,问曰:‘何事在心,寝食俱废?’权曰:‘今曹操屯兵于江汉,有下江南之意。问诸文武,或欲降者,或欲战者。欲待战来,恐寡不敌众;欲待降来,又恐曹操不容:因此犹豫不决。’吴国太曰:‘汝何不记吾姐临终之语乎?’孙权如醉方醒。”

“先姊遗言云:‘伯符临终有言: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今何不请公瑾问之?”

“权大喜,即遣使往鄱阳请周瑜议事。原来周瑜在鄱阳湖训练水师,闻曹操大军至汉上,便星夜回柴桑郡议军机事。使者未发,周瑜已先到。”

从上引述中,我们看到了鲁肃的急切神态,但孙权尚在沉吟,这里的“尚在沉吟”,不是沉吟鲁肃的话,而是还陷在刚才的沉吟中,鲁肃急矣:“主公若迟疑,必为众人误矣”,鲁肃也对孙权发出了通牒。权曰:“卿且暂退,容我三思”。我们看到,在生死存亡的十字路口,年轻的二十六岁的政治家孙权陷入了极度的、激烈的思虑之中,整个东吴在他身上压着呢!

孙权思虑过度,退入内宅,寝食不安,经姨母吴国太询问,坦陈实情,道出苦水,此乃亲情所致。

姨母及时的提醒,使“权大喜”,在百度焦虑中,兄长遗训给了他信心,指明了方向,“外事不决问周瑜”,他即请周瑜。周瑜也不负孙策之重托,关键时刻主动来到了孙权身边,一个彪炳史册的大计将要最终诞生了。

2、《三国志》

“孙破虏讨逆传第一”

建安五年……客击伤策。创甚,请张昭等谓曰:“公等善相吾弟!”……至夜卒,是年二十六。

“吴主传第二”

五年,策薨,……张昭、周瑜等谓权可与共成大业,故委心而服事焉。

《三国志》注还有“肃劝权呼瑜”、“……不云肃先有谋,殆为攘肃之善也”等诸说。

3、 从1与2比对可看出,“先姊遗言云:‘伯符临终有言: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之语,是罗贯中所加,这样的文学加工,突出了周瑜的地位,也完全符合周瑜与孙权父兄的关系,“原来周瑜在鄱阳湖训练水师,闻曹操大军至汉上,便星夜回柴桑郡议军机事。使者未发,周瑜已先到。”是周瑜执行孙策的政治交代“公等善相吾弟!”和践行自己的“张昭、周瑜等谓权可与共成大业”的承诺的生动体现,一个“闻”和一个“星夜”把周瑜急切的心情和为孙权在危急关头主动担当的精神描写的淋漓尽致,而“权大喜,即遣使往鄱阳请周瑜议事。”就显得落后多了,这也许算是罗贯中也诟病孙权对周瑜是既用又防的一个表达吧,为什么一开始就没想到周瑜呢?

二 、忠心耿耿 指点江山

1、《三国志》

十三年春,权讨江夏,瑜为前部大督。其年九月,曹公入荆州,刘琮举众降,曹公得其水军,船步兵数十万,将士闻之皆恐。权延见群下,问以计策。议者咸曰:“曹公豺虎也,然托名汉相,挟天子以征四方,动以朝廷为辞,今日拒之,事更不顺。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今操得荆州,奄有其地,刘表治水军,蒙冲斗舰,乃以千数,操悉浮以沿江,兼有步兵,水陆俱下,此为长江之险,已与我共之矣。而势力众寡,又不可论。愚谓大计不如迎之。”瑜曰:“不然。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将军以神武雄才,兼仗父兄之烈,割据江东,地方数千里,兵精足用,英雄乐业,尚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况操自送死,而可迎之邪?请为将军筹之:今使北土已安,操无内忧,能旷日持久,来争疆场,又能与我校胜负于船楫(可)(间)乎?今北土既未平安,加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且舍鞍马,仗舟楫,与吴越争衡,本非中国所长。又今盛寒,马五藁草,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不习水土,必生疾病。此数四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冒行之。将军禽操,宜在今日。瑜请得精兵三万人,进住夏口,保为将军破之。”权曰:“老贼欲废汉自立久矣,徒忌二袁、吕布、刘表与孤耳。今数雄已灭,惟孤尚存,孤与老贼,势不两立。君言当击,甚与孤合,此天以君授孤也。”

2、《三国演义》

“次日清晨,孙权升堂。左边文官张昭、顾雍等三十余人;右边武官程普、黄盖等三十余人:衣冠济济,剑佩锵锵,分班侍立。

少顷,周瑜入见。礼毕,孙权问慰罢,瑜曰:‘近闻曹操引兵屯汉上,驰书至此,主公尊意若何?’权即取檄文与周瑜看。瑜看毕,笑曰:‘老贼以我江东无人,敢如此相侮耶!’权曰:‘君之意若何?’瑜曰:‘主公曾与众文武商议否?’权曰:‘连日议此事: 有劝我降者,有劝我战者。吾意未定,故请公瑾一决。’瑜曰:‘谁劝主公降?’权曰:‘张子布等皆主其意’……瑜曰:‘此迂儒之论也!江东自开国以来,今历三世,安忍一旦废弃?’权曰:‘若此,计将安出?’瑜日:‘操虽托名汉相,实为汉贼。将军以神武雄才,仗父兄余业,据有江东,兵精粮足,正当横行天下,为国家除残去暴,奈何降贼耶?且操今此来,多犯兵家之忌:北上未平,马腾、韩遂为其后患,而操久于南征,一忌也;北军不熟水战,操舍鞍马,仗舟楫,与东吴争衡,二忌也;又时值隆冬盛寒,马无藁草,三忌也;驱中国士卒,远涉江湖,不服水土,多生疾病,四忌也。操兵犯此数忌,虽多必败。将军擒操,正在今日。瑜请得精兵数万人,进屯夏口,为将军破之!’权矍然起曰:‘老贼欲废汉自立久矣,所惧二袁、吕布、刘表与孤耳。今数雄已灭,惟孤尚存。孤与老贼,誓不两立!卿言当伐,合孤意。此天以卿授我也。’瑜曰:‘臣为将军决一血战,万死不辞。只恐将军狐疑不定。’权杖佩剑砍面前奏案一角曰:‘诸官将有再言降操者,与此案同!’”

3、从1与2的比对中,2在忠实史记的基础上,增加了文学描写,罗贯中笔下周瑜的雄才大略跃然纸上,高屋建瓴的思想,铿锵有力的语音,感染着每个人,打动着每个人,刺激着孙权,震撼着孙权,一个关乎中国历史走向的决策就在这样的氛围中诞生了!

我们看到:第一,东吴文武百官雄壮威武,衣冠济济,剑佩锵锵,以孙权为核心,分班侍立,这样的阵势,这样的队伍,焉能降人?

第二,周瑜入见,行君臣之礼毕,周瑜即问:“近闻曹操引兵屯汉上,驰书至此,主公尊意若何?”孙权未答,而是“即取檄文与周瑜看。”周瑜胸有成竹,抢先发问,孙权却避而不答。可见,此时孙权还未知周瑜的态度,不愿表态。周瑜看毕,笑曰:“老贼以我江东无人,敢如此相侮耶!” 不等孙权发问,一个“老贼”,一声叫骂,观点鲜明亮出,一个“老贼”,极尽轻蔑之意,更显周瑜英气勃发,“老贼以我江东无人”一语,虽为回应曹操檄文,实为告诉文武百官和孙权,我周瑜还在!“老贼以我江东无人,敢如此相侮耶!”全句意为,老贼敢如此欺人,是可忍孰不可忍!孙权此时才问:“君之意若何?”意在让周瑜直接表态,也可理解为“你看该怎么办”。周瑜不答,却明知故问:“主公曾与众文武商议否?”权曰:“连日议此事:有劝我降者,有劝我战者。吾意未定,故请公瑾一决”。周瑜还是不答,却继续明知故问:“谁劝主公降?”权曰:“张子布等皆主其意”。 周瑜句句反问,终把矛头指向了降曹派,接着便是连问带责,斥之为“此迂儒之论也!”紧接着又一句反问“江东自开国以来,今历三世,安忍一旦废弃?”,此话似对降曹派说更似向对孙权说,安忍吗?!周瑜激动之情难以自控,孙权顺势而间:“若此,计将安出?”。周瑜思绪如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他先从孙权自身角度出发,激励他大创伟业:

“将军以神武雄才,仗父兄余业,据有江东,兵精粮足,正当横行天下,为国家除残去暴,制可降贼耶?”

紧接着给他讲曹兵必败的四条理由

“且操今此来,多犯兵家之忌:北土未平,马腾、韩遂为其后患, 而操久于南征,一忌也;北军不熟水战,操舍鞍马,仗舟楫,与东吴争衡,二忌也;又时值隆冬盛寒,马无藁草,三忌也;驱中国士卒,远涉江湖,不服水土,多生疾病,四忌也。操兵犯此数忌,虽多必败。”

接下来再次给他鼓励:“将军擒操,正在今日。”

然后给他表明自己的决心:

“瑜请得精兵数万人,进屯夏口,为将军破之!”

周瑜的宏论,真可谓激动人心,我们也可看出,这种宏论是在激愤的情况作出的,他气孙权不去横行于天下,他气孙权要舍弃父兄余业,他气孙权将要失去战机,他气孙权不去擒操!

那么孙权是什么反应呢?

权矍然起曰:“老贼欲废汉自立久矣,所惧二袁、吕布、刘表与孤耳。今数雄已灭,惟孤尚存。孤与老贼,誓不两立!卿言当伐, 盛合孤意。此天以卿授我也。”

矍然,惊惧貌;惊视貌;急遽貌。孙权听完周瑜的高论,深感震惊,一下子站起来,“孤与老贼,誓不两立!卿言当伐,甚合孤意。此天以卿授我也。”表达了坚定的伐操意志。“矍然” 一词,十分贴切,原来孙权等待的就是这种高瞻远瞩的、深入人心的、令人钦佩的、激荡斗志的、充满必胜的政策理论,当周瑜一口气讲出他的妙论,孙权惊惧地看着周瑜,真是刮目相看啊,周瑜竟是如此厉害,“卿言当伐,甚合孤意”,我就是要抗曹啊,可他们都说不到我心里呀!只有你,做到了!孙权惊视着周瑜,刹那间腾地站起来,“此天以卿授我也”,这真是天意啊,老天把你授予我!我何愁不破操啊!

“瑜曰:‘臣为将军决一血战,万死不辞。只恐将军狐疑不定。’权拔佩剑砍向面前奏案一角曰:‘诸官将有再言降操者,与此案同!’”

周瑜还恐孙权狐疑不定,乃在进一步表态“臣为将军决一血战,万死不辞”的基础上,又进一步将孙权的军“只恐将军狐疑不定”,孙权即“拨佩剑砍面前奏案一角日:‘诸官将有再言降操者,与此案同!’”,孙权不直接回复周瑜的质疑,而是即“拔佩剑砍面前奏案一角曰:‘诸官将有再言降操者,与此案同!’”,将降曹的帽子还与降曹派,显自己抗曹的本来面目,事实也是如此,之前孙权曾对鲁肃叹曰:“诸人议论,大失孤望。子敬开说大计,正与吾见相同。此天以子敬赐我也!”,只不过现在孙权抗曹的决心进到了更高的一个境界,他对即将来临的大战感到胜券在握!

“砍面前奏案一角”标志着孙权联刘抗曹的决策正式确立,随后建立的孙刘联盟,为赤壁大战的胜利打下了基础,赤壁之战又为三分天下奠定了基础,通过以上粗浅的分析,我们看到了站在历史潮头的周瑜!

 

                   

2022.11.21

 

(为参加周瑜故里舒城会议,仓促写了拙文,第二部分基本属旧作,不是凑合,而是自觉这样组合较好。)

 


相关新闻


地址:安徽省舒城县城关镇大黉巷教育局院内
联系电话:0564-8664769
Copyright@2017-2024 zhouyuhome.cn All Rights Reserved 周瑜文化研究会 网站访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