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周瑜文化研究会官方网站!
 
首页>>话说周瑜

周瑜与赤壁之战

分类:话说周瑜 发布时间:2015-03-10 217次浏览

周瑜练兵石.jpg

psc (1).jpg

psc (2).jpg

    赤壁之战是奠定三国鼎立基础的著名战役,发生于三国形成时期的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周瑜指挥孙权、刘备联军在长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带大胜曹操军队,创造了我国历史上以少胜多和火攻的著名战例之一。
    名     称   赤壁之战
    地     点   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
    时     间   公元208年(建安十三年)12月
    参 战  方   孙、刘联军;曹操军队
    双方指挥官  孙、刘联军:周瑜;曹军:曹操
    双方兵 力   孙、刘联军5万;曹军称80万
    结     果   孙、刘联军获胜,曹军伤亡大半
    一、战争形势
    黄巾起义失败后,董卓、李催、郭汜、袁绍、袁术、吕布、孙坚、公孙赞、韩遂、马腾、曹操、刘表、刘备、刘璋等大大小小的割据势力各据一方,互相混战。长期的战乱,使得天下到处是“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王粲《七哀诗》)的荒凉惨景。
    曹操是位有魄力、有作为的政治家、军事家。他挟天子而令诸侯,征讨四方,先后消灭了北方大大小小的割据势力。建安五年(公元前200年),经过官渡之战,打败了北方最大的割据势力袁绍,占据了冀、青、并、兖、豫、徐等八州,统一了北方,形成了独霸中原的局面。曹操积极改革东汉腐败弊政,奖励军功、农桑,整军积谷,使后方得以基本安定,进而计划南进和统一全国。
    当时南方的主要割据势力是东吴的孙权。他继承了父亲孙坚和兄长孙策的事业,据有扬州六郡地方(后又据交、广二州)。孙权“任才尚贤,有勾践之奇,英人之杰矣。故能自擅江表,成鼎峙之业。”(《三国志•吴主传》)。他拥有精兵数万,加上据有长江天险,易守难攻,成为曹操东南的劲敌。
    南方的另一割据势力刘表,占有荆州两湖的广大地区,原来依附袁绍的刘备“官渡之战”后,投奔刘表,屯兵新野、樊城,趁机扩充军队,网罗人才。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春,经“三顾茅庐”,得到诸葛亮的辅佐,虽然败于新野,又败于长坂,但终能集关羽、刘琦水陆兵力,进而与孙吴联盟与曹操抗衡。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基本上统一了北方后,于正月回到邺城(今河北省临漳县西南),立即开始为南征做好军事准备。
    为了南下东征,曹操调集曹仁、曹纯、乐进、徐晃、满宠、赵俨以及于禁、张辽、张郃、朱灵、李典、路昭、冯楷等主力南下,集结于赤壁。
    建安十三年十月之前,曹操取得江陵,拥众数十万。他一面命文聘为大将,“使典北兵”,镇守江夏边境;一面亲率大军继续南下乌林,准备登陆赤壁。曹操将其主力安排在乌林一线。 
    曹操希望以荆州水军为主力,进而利用绝对的优势兵力渡江,只是他高估了荆州水军,低估了吴军和长江。
    二、初会长阪坡
    建安十三年七月,曹操采用其首席战略顾问尚书令、侍中荀彧“显出宛、叶而间行轻进,以掩其不意”的策略,自己亲率大军南下,星夜兼程,袭击荆州,向宛城、叶县进发。另遣曹洪等诸将从东面的小路发动奇袭。八月,荆州牧刘表病死,其次子刘琮继位。九月,曹军先锋曹洪陆续在舞阴、博望等地大破荆州军,曹军先头部队已经进至新野。另外曹操在攻下章陵郡后,又命赵俨以章陵太守兼都督护军,总领张辽、于禁、张郃、朱灵、李典、冯楷、路昭七路人马,驻扎于章陵郡,作为后备从东面策应支援。刘琮惊慌失措,于是接受了蒯越与傅巽等人劝说,偷偷地纳表投降曹操。刘备得知刘琮投降的消息后,急弃樊城南逃,向江陵退却,并命关羽水军经汉水到江陵会合。
    江陵是荆州的军事重镇,贮有大量粮草、兵器等,曹操深怕刘备得到江陵军实,于是放弃辎重,轻装前进,日夜兼程三百余里,紧紧追赶刘备,终在长坂坡追上了刘备。当时刘备虽有十多万众,辎重数千,但能作战的士兵很少。刘备于是抛下妻儿,与张飞、赵云、诸葛亮等数十骑逃走。曹军夺得刘备军马、辎重不计其数,甚至掳获刘备的两个女儿。由于甘夫人与还是婴孩的刘禅未能及时逃走,赵云于是重新杀回把他们救出。与此同时,刘备命令张飞率领二十骑负责断后,张飞先拆去桥梁,在河边横矛立马说:“身是张翼德也,可来共决死!”曹军无人敢近,刘备得以逃生,而曹操亦没有继续追击刘备,而是赶往江陵,并占领江陵。
    在曹操袭取荆州之前,东吴打算夺取荆州,与曹操抗衡。刘表死后,鲁肃进言孙权说:“荆州与国邻接,江山险固,沃野万里,士民殷富,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资治通鉴•汉纪五十七》)鲁肃进一步对孙权分析说:今刘表刚死,其二子不和睦,军中诸将又各有彼此。寄居在荆州的刘备也得不到刘表的重用,何况他还曾受诏讨伐曹操。孙权听了鲁肃一番话,十分高兴,于是派鲁肃以吊丧为名,出使荆州,一方面侦探荆州虚实,一方面打算说服刘备,“使抚表众,同心一意”,共同抗拒曹操。鲁肃到江陵时,刘琮已投降了曹操,刘备正向南退却,鲁肃兼程赶到长阪坡,与刘备相会,说明联合抗曹意图。刘备欣然接受了联盟抗曹的建议,并移师长江南岸,驻军樊口。
    三、孙刘柴桑联盟
    刘备在当阳长阪坡被曹操打败后,与张飞、赵云等突围,逃到汉津渡(今湖北省钟祥市境内),与关羽水军会合,又得到刘琦引兵策应,乃一同退到樊口(今湖北省鄂州市西北)。
    曹操占领荆州,打算顺江而下,乘胜东进,东征孙权。出发前,他给孙权写了一封战书说:“近者奉辞伐罪,旌麾南指,刘琮束手。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资治通鉴•汉纪五十七》)要与孙权决战。
    曹操先声夺人的“会猎”战书,目的是威吓东吴,造成东吴内部的混乱,迫使孙权不战而降。果然,东吴一时文臣主降,武将主战,以张昭为代表的一部分僚属主张投降,认为曹操托名汉相,是挟天子以征四方,抵抗的话于理不合;又曹操已占长江,江东没有天险可守;曹军水陆俱下,攻势强大,江东没有能力抵抗,所以劝孙权迎接曹操。鲁肃趁孙权上厕所的机会,偷偷跟到孙权身边,先指出张昭等意见不可采用;又说他自己投降曹操,还可官至州郡,但身为一方之主的孙权投降的话,曹操是绝对容不下的。孙权大叹张昭等人:“甚失孤望”,认同鲁肃的看法,孙权举棋不定,很难决断,急得没有了主张。鲁肃建议召回驻守在鄱阳湖的周瑜共商对策。
    当曹操亲率大军顺长江东下之时,诸葛亮对刘备说:“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于是,刘备派诸葛亮随同鲁肃一同来到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西南),面见孙权,要联合孙权共同抗曹。
    诸葛亮到达柴桑后,先用激将法刺激孙权。然后察觉到孙权既不愿受制于曹操,但又担心曹操势强而不能匹敌。诸葛亮于是声明刘备虽然败于长阪坡,但还有关羽水军精兵万人,刘琦步兵万人,有能力与曹操作战。然后又分析出曹操的劣势:劳师远征,士卒已经疲惫不堪,已成强弩之末,就像一支飞到尽头的箭,连一层薄薄的绸子也穿不透了;曹军是北方人,不懂水战;新占领的荆州,人心尚未真心归附曹操。只要孙刘联合起来,同心协力,是一定可以击败曹操的。一旦打败曹操,将形成天下三分之势,孙权逐渐被说动。
    周瑜回来后,力排众议,坚决主张抗曹!他逐一分析了曹军的弱点:曹军疲惫不堪,必生疾病;天气盛寒,马无藁草;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曹操的后患;中原士卒舍弃骑兵的优势,却不习惯水战。最后,又进一步分析了曹操的实际力量,指出来自中原的曹军不过十五六万,但已久战疲惫,而新得到的刘表降卒七八万人,却心怀猜疑。因此只要有五万精兵就可以战胜曹操。
    周瑜的分析,使得孙权终于下定抗击曹操的决心,乃与刘备订立盟约,共击曹军。他当众拔剑砍下桌案的一角说:“诸将吏敢复有言当迎操者,与此案同!”(《资治通鉴•汉纪五十七》)
    九月,孙权任命周瑜为左都督,程普为右都督,鲁肃为赞军校尉。周瑜率领黄盖、凌统、孙匡、甘宁、吕蒙、韩当、周泰等及三万士卒逆江而上,迎战曹操。孙权则继续驻守柴桑,为周瑜后援,保障辎重粮草等,且告诉周瑜如果战事不利,“便还就孤,孤当与孟德决之”。(《三国志•周瑜传》) 
    四、赤壁鏖战
    1、曹操初败。建安十三年十月,刘备在樊口(今湖北省鄂州市西北)每天派兵巡逻,等待周瑜率领军队的到来。得到周瑜前来的消息,刘备乘船亲自前来面见周瑜,开口便问周瑜带了多少兵力来抗拒曹操。周瑜直言相告:“三万人” 。刘备惊诧地说:“恨少!”周瑜却胸有成竹地回答道:“此自足用”,你就看我击败曹操吧!
周瑜在樊口与刘备会合后,两军逆水而上,行至赤壁,与正在渡江的曹军相遇。曹军当时已遭疾疫流行,而新编水军及新附荆州水军难以磨合,士气明显不足,因此初战即被周瑜水军打败。曹操不得不把军队“引次江北”,与陆上军队会合,把战船靠到北岸乌林一侧,扎下水寨,操练水军,欲等待冬期过后,来春再寻良机进攻。周瑜则把战船停靠在南岸赤壁一侧,与曹军隔江对峙。
    2、庞统巧献连环计。曹操赤壁初败后,屯兵江北乌林。这时曹军因不服水土,多染疾病,而且,曹操军队以马步兵见长,经不住长江风浪颠簸。曹操正在忧虑的时候,正好蒋干过江游说周瑜不成,偕凤雏先生——庞统来见曹操。曹操非常高兴,向庞统求计,庞统教他将大小船“互相搭配,或三十,五十为一排,首尾用铁环锁上,任他风浪潮水上下,仍安宁平稳。”(《三国演义》)曹操采纳庞统建议,将舰船首尾连接起来,果见战船平稳,人马于船上如履平地。曹操喜不自胜,自以为得计。
    3、导演“苦肉计”。看到曹操将各战船首尾相连,吴军老将黄盖发现了其致命的弱点,他向周瑜建议道:“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然观操军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三国志•周瑜传》)周瑜采纳黄盖良策,确定采取火攻战术击败曹军。接着,周瑜导演了一场“周瑜打黄盖”的苦肉计,让黄盖向曹操诈降,以接近曹操战船。
黄盖在被打五十军棍后,于病榻之上给曹操写了一封诈降书。诈降书上说:“盖受孙氏厚恩,当为将帅,见遇不薄。然顾天下事有大势,用江东六郡山越之人,以当中国百万之众,众寡不敌,海内所共见也。东方将吏,无有愚智,皆知其不可,惟周瑜、鲁肃偏怀浅懿,意未解耳。今日归命,是其实计。瑜所督领,自易摧破。交锋之日,盖为前部,当因事变化,效命在近。”(《江表传》)对于黄盖的诈降书,曹操也曾怀疑,但最终还是相信了他,约定与两军交锋之日黄盖前来投降。曹操却在水寨日日等候青龙牙黄旗的黄盖率其水军前来投降。
    4、火烧赤壁。周瑜选择了一个刮东南风的夜晚,命令黄盖准备了数十艘艨冲大船,上面装满了薪芦苇、茅草,灌进助燃油脂,外面用布幔罩住,插上旌旗龙幡。又准备走舸,系于大船之后,以便放火后人员换乘逃走。当时东南风急,数十艘战船在中江顺风前进。当距离曹操水寨约二里的时候,黄盖手持火把为号,各船士兵齐声大叫:“降焉!”曹军官兵毫无戒备,“皆延颈观望,指言盖降。”船近曹军水寨,黄盖命令各船同时点燃柴草,而后他们登上走舸,鼓噪奋进。一时,数十艘火船冲进曹军船只组成的连环水城,“时火烈风猛,船往如箭,烟焰张天,烧尽北船,延及岸上各营寨。”“顷刻之间,烟炎张天,曹军人马烧死、溺死者无数。”(《三国志•周瑜传》、《江表传》)
    5、乘胜追击。当火烧赤壁、曹操人马烧死、淹死无数的时候,周瑜和刘备水陆并进,周瑜命令吴军甩掉辎重,轻装疾进。同时刘备、关羽等亦率主力向乌林进发,一直追到南郡。曹军加上饥饿、寒冷和疾病,死亡大半。曹操在张辽等人保护下,舍船弃马,带残部拼命向西逃跑,及天明,忽然暴风骤雨,道路泥泞,涉水西行,辎重杖械和鞍马全部丢失。吴军紧随其后追击,曹军败兵西行四日夜,大多倒地而毙命。曹军正行间,又遇山洪切断松林间险道,人马不能前进,曹操命令老弱病兵卒背草木填道,才得以通过。曹操一行逃到江陵,留下曹仁、徐晃等守江陵,命令乐进守襄阳,自己率领残兵败将逃回北方邺城,赤壁之战结束。(《资治通鉴•汉纪五十七》、《三国演义》)
    赤壁之战后,曹、刘、孙三家瓜分荆州。曹操占据南阳、南郡二郡(之后从南郡、南阳郡中分置襄阳郡、南乡郡,亦说章陵郡),刘备占据长江以南的零陵 、武陵二郡,孙权则占据江夏、桂阳、长沙三郡。战后,曹操退回北方,再没有机会以如此大的规模进行南征。曹操失去了在短时间内统一全国的可能性,而孙、刘双方则借此胜役开始发展壮大各自势力。
    五、周瑜在“赤壁之战”中的战略运用
周瑜取得赤壁之战的辉煌胜利不是偶然的,也不是碰运气,而是他运用了相当高的战略和智谋。正是因为他的雄才大略和奇谋异智,所以才取得了中国历史上这一著名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例,使“周郎与赤壁”紧紧连在一起而流传千古。
    

    对于周瑜在赤壁之战的战略运用,湖北省赤壁市文史专家冯金平先生《周瑜在“赤壁之战”中的战略运用——读〈三国演义〉兼〈《三国志〉中的赤壁之战》一文给予了较好的分析和总结。该文从六个方面分析了周瑜的战略运用,略加增删后,转载如下:

    一、对形势的准确分析
    《三国演义》第四十回,曹操占据荆州后,给东吴孙权下了一道战书,称“今统雄兵百万,上将千员,欲与将军会猎于江夏。”这一先声夺人的战表,给东吴造成了极大的震动,一时文臣主降,武将主战,未有定论。周瑜是一个有作为的青年军事家,他一直得到东吴集团的重用,孙策曾与之拜为兄弟,临终又将弟弟孙权托付给他。孙权的母亲弥留之际亦告孙权,要以师长之礼对待周瑜。就在这个战降举旗不定的关键时刻,周瑜从鄱阳湖回到了孙权的身边,孙权对战降大事请“公瑾一决”。为了安定东吴集团,说服孙权起兵抗曹的决心,周瑜在诸葛亮、鲁肃等人的支持下,力排众议,批驳了张昭等人的“迂儒之论”。《三国演义》第四十回,周瑜分析曹操存在的后方不安定,北军不习水战、粮草不足、水土不服、必生疾病的四忌,指出曹军“虽多必败”。这个科学分析,坚定了孙权的抗曹决心,使他毅然斫案定计,委周瑜三军大都督,率军抗曹。为了进一步消除孙权对曹军势众的疑虑,又透彻地分析了曹军之虚实,指出:“彼中国之兵,不过十五六万。日已久彼,新降的刘表之众,亦止七八万耳,尚多怀疑未服,夫以久疲之卒,御狐疑之众,其数虽多不足畏也。”这个科学分析使孙权疑虑大消,当即发兵。《三国志•吴书•周瑜传》载:孙权问战降大计,周瑜曰:“请为将军筹之,今使北土已安,操无内忧,能旷日持久来争疆场,又能与我校胜负于船楫,可乎?今北土既未平安,加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且舍马鞍,仗舟楫,与吴越争衡,本非中国所长。今又盛寒,马无蒿草,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不习水土,必生疾病。此数四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冒行之,将军擒操,宜在今日。瑜得精兵三万人,进驻夏口,保为将军破之。”这里周瑜对战争形势及敌我双方进行了五个方面的精辟分析,也是后来曹操在赤壁之战中失败的主要原因:
    一是分析了关西形势,“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关西军一直是曹操的威胁。
  二是分析了曹操扬短避长的问题:“且舍鞍马,仗舟楫,与吴越争衡,本非中国所长。”曹操也明白这个道理,他希望的是用荆州水军对抗吴军,可惜他错了,赤壁之战前那场接触战就证明了一切。所以曹操才会把战船连在一起,只不过正是因为这样才被周瑜用火攻。说到底还是曹操水军不济造成的。
  三是分析了天气和曹操后勤“又今盛寒,马无藁草”。《三国志•孙权传》记载:“公烧其馀船引退,士卒饥疫,死者大半。”可见战马没有草料,人也好不到哪去,饥饿与瘟疫是困扰曹军的两大难题。这样的部队即使数量多也很难取胜。
  四是分析了“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不习水土,必生疾病。”瘟疫成了左右战局的关键因素。《三国志•曹操传》:“公至赤壁,与备战,不利。于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军还。备遂有荆州、江南诸郡”。《江表传》记载:(曹操)后书与权曰:“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烧船自退,横使周瑜虚获此名。”
    五是分析了“新收刘表之众,尚未归心”。就是曹操收编的刘表部队人心并未归附,一直怀有二心。
    六是分析了曹操的实际兵力不过二十来万,并不是八十多万,更不是曹操自称的“百万”。
    在赤壁之战前,周瑜等人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和战略家的远见,科学地分析天下形势、曹操虚实。他不是就事论事,而是把曹军南下及东吴应采取的对策,放在全国大气候中进行分析,不仅分析事物的个体,而且分析事物的联系。这种科学地分析,正是他在赤壁之战中战略运用的第一步,这也是最关键的一步。这一步稳定了东吴集团,统一了东吴的思想,为取得赤壁之战的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对战略地形的择优选择
    《三国演义》四十四回说:周瑜“得精兵数万人,进屯夏口”。选择战略地形对战争的胜负是至关重要的。周瑜十分重视对赤壁之战战略地形的选择。他对江夏一带的地形十分熟悉。《三国演义》三十八回:孙权曾委“周瑜大都督,总水陆军兵,讨黄祖于江夏”。江夏郡治在沙羡(蒲圻东北),即蒲圻旧治。当时,周瑜对江夏、沙羡一带地形进行了认真考察。他认为,曹军东进,必争赤壁、陆水,而后水军顺江东下。步兵沿陆水,穿越羊头山以偷袭柴桑,对东吴造成水陆夹击之势。故陆口向为江东锁匙,倘若有失,江东必危。故周瑜水陆大军必先扼守此战略要地。据《三国志•吴志•周瑜传》载:“瑜及程普等皆与备并力,逆曹公,遇于赤壁。时曹公军众已有疾病,初一交战,公军败退,引次江北,瑜等在南岸。”周瑜大军之所以进驻夏口之上的蒲圻赤壁,据《中国古代战争史》一书介绍:对周瑜来说至少有三种考虑:其一,利用赤壁狭窄的满面和赤壁山居高临下的地势,遏制曹军水军主力的东进,果不出所料,曹操步骑在赤壁山登陆,被周瑜军队击败,只好退住江北的乌林,与孙刘联军隔江相峙。其二,把战争放在远离夏口之上的蒲圻赤壁打,可使战火远离国门之外,更得以使刘备的一块小小根据地得以保存。其三,蒲圻赤壁一带湖泊星罗,河港纵横,与长江进出有户,是东吴水军最佳的演军场地。因此,周瑜对战略地形的选择是他的战略决策的又一科学运用。这一对战略地形的科学运用,为打败曹操的二十多万大军而取得了地理条件的优越。
    三、对群英会的精心安排
    《三国演义》四十五:当周瑜观看曹军水寨,得知水军左右都督是蔡瑁、张允时,便思量:“二人久居江汉,谙习水战,吾必设计先除此二人,然后破曹操。”碰巧曹操差蒋干来作说客,周瑜闻报,立即巧妙地运用这一机会,秘密布置了“群英会”。
    周、蒋相见。周瑜先发制人:“子翼良苦,远涉江湖,为曹氏作说客耶?”迫使对方无法实现其政治目的。既而周瑜“传令江左英杰与子翼相见。”“须臾,文武将官各穿锦衣”,“都披银铠,分两行而入。”给蒋干心理上的恐惧。接着,“大张宴席,军中奏得胜之乐”,并解佩剑让太史慈监酒,规定与蒋干只叙旧情,并向大家声明,如有说军旅之事者“即斩之”,使蒋干更为惊愕,不敢多言。酒至半酣,周瑜又拉蒋干步出帐外,只见左右军士,全装惯带,持戈执剑而立,个个“熊虎之士”。又到帐后观看了粮草,只见粮草堆积如山。周瑜又佯醉,举出即使古时苏秦、张仪、郦食其几位“口似悬河,舌如利刃”的人复出,也休想动摇他的抗曹雄心,更使蒋干“面如土色”。周瑜又为宴会取名“群英会”。既而拔剑起舞,歌唱狂吟,又与蒋干抵足而眠,逼其步步就范,最后以说梦话相惑,书信相诱,终使蒋干中计盗书,使曹操斩了蔡瑁、张允,消除了周瑜的心头之患,使曹操无故失掉了两名水军统帅,为周瑜最终打击曹操扫除了一大障碍,这不能不说是周瑜整个战略计划的又一科学运用。
    我们从裴松之《三国志•注》所引的《江表传》等史料来看,蒋干确实与周瑜是同乡,并确实受曹操派遣去说降周瑜。周瑜能巧妙地利用这一机会,使用反间计,使对方杀掉两个水军都督,使本来就不习水战的曹军在吴越江湖之间进行战争处于更加被动的局面,反之则为周瑜以长击短、以劣胜优创造了一条重要条件。
     四、对联盟抗曹方针的灵活实践
    赤壁之战的胜利,是孙刘联盟抗曹的一次尝试,最后以弱胜强,打败了强大的曹军而使这个联盟结出了流传千古的硕果。
    在孙刘联盟抗曹的战略方针中,除诸葛亮、鲁肃之外,周瑜是作出了重大贡献的。《三国演义》四十四回,一开头就描写到,周瑜从鄱阳湖赶回柴桑,尚未见孙权就急切地“速请孔明来见”。这充分体现周瑜对联盟抗曹战略方针的关切。周瑜请孔明助一臂之力,同破曹贼。诸葛亮也当即表示:“若蒙不弃,愿效犬马之劳,早晚共听驱策。”当第二天的大会确定东吴出兵之后,“周瑜回到下处,便请孔明议事”,并虚心地向孔明征求“破曹良策”。第四十六回,周瑜使诸葛亮借箭。应该说也是联盟战略的灵活运用。当孔明借到十万支箭,入见周瑜时,“瑜下帐迎之,称羡曰:‘先生神算,使人敬服’”。足见其对协力抗曹战略方针的重视。四十六回还描述了周瑜与孔明定“火”攻之策,也说明周瑜在重大战略问题上是忠于两家联盟和尊重诸葛亮的。
    第四十九回,周瑜请诸葛亮看病,请他在南屏山设坛祭风。这都是周瑜灵活地实践联盟战略的创举,为联盟破曹所作出的战略部署可谓万无一失。《三国演义》作者在写孙刘联盟战略中,多次提到周瑜忌妒孔明的才干,而多次萌生杀机。需要指出:从《三国演义》对这一问题的描写来看,周瑜对诸葛亮的忌妒,不光是出自个人的声誉得失,而更多的是考虑未来孙刘两家的根本利益,为了争夺地盘和建立未来的帝业,不可避免的在联盟中有联合有斗争。《三国演义》对联盟中的周瑜有时描写他心胸狭窄,这一点则完全是为了重点塑造诸葛亮形象的原因。据《三国志•吴志•周瑜传》引《江表传》载:刘备与孙权谈论周瑜时,称赞说:“公瑾文武筹略,万人之英”,还特别提到他“器量广大”。这与《三国演义》描述他器量狭小恰恰相反。因此,我们在评述孙刘联盟破曹这一问题时,对周瑜的巨大作用是不可忽视的。正是因为周瑜和诸葛亮两人协力同心,运用自己的智慧,制订完整的战略方针,才保证孙刘联合抗曹的胜利。
    五、对诈降策的巧妙运用
    《三国演义》一书中,多处描写诈降。但以黄盖诈降曹操更为典型。“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是流传在人们中很广泛的口头语。“苦肉计”的诈降在赤壁之战中是极为重要的情节。在这场大战中,如果说“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的话,诸葛亮借来东风,如果没有黄盖去诈降,赤壁战火是烧不起来的,能够巧妙地利用敌我双方的一切机会,精心安排一场苦肉计、诈降策,不能不说是周瑜在赤壁之战中战略运用的至关重要的一步。这一诈降策略从周瑜与诸葛亮商谈“火”攻战略时,周瑜就一直在考虑之中,在考虑如何实施这一“火”攻的重大战略。当蔡中、蔡和受曹操指派来吴营诈降时,周瑜就一眼看出用心,就在考虑利用对方,使之圆满完成自己的战略计划。紧接着,周瑜与黄盖演出了一场“苦肉计”,在大帐中假戏真做,把黄盖打得“皮开肉绽”,鲜血迸流,扶归本营,昏绝几次,“动问之人,无不下泪”。其实是做给蔡中、蔡和看的,好通过他们将此事通报曹操,给黄盖诈降曹营创造了一个“真实”的理由。紧接着《三国演义》四十七回是阚泽草写并送诈降书,虽引起曹操一度怀疑为“苦肉计”、“诈降策”,但由于阚泽的能言善辩,加之蔡中、蔡和的情报,终使曹操不疑。配合这一诈降策的另一个连环计,亦因蒋干的第二次过江,周瑜借机会得以实施。这样周瑜才算基本上完成了赤壁之战的整个战略计划。
    对于周瑜诈降策的实施,《三国志•吴志•周瑜传》载:“瑜部将黄盖曰: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然观曹军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乃取蒙冲斗舰十艘,实以薪草、膏油灌其中,裹以帷幕,上建牙旗,先书报曹公,欺以欲降。”对献诈降书《江表传》也有记述。《三国演义》运用这一史实,进行加工再创造,从而使周瑜在赤壁之战中的战略运用,一环紧扣一环,利用他的无比智慧,巧妙地派人打入敌人内部,完成了打开胜利之锁的重要手段。
    六、对战争的英明指挥
    赤壁之战在历史上是一次重大的战役。在《三国演义》的描述中自然也是一次重大的战役。这一战役,正因为周瑜在战略上的成功运用,指挥上的英明果敢,才取得了这场战争的重大胜利。反之,曹操因战略上的失误、指挥上的混乱,才使他最终归于失败。《三国演义》从四十四回到四十九回,重点突出了周瑜对赤壁之战的英明指挥,从他制订每一项作战方针到深入前线观看敌军水寨,从他每一个设计定谋到他亲自参与每一个计谋的实施,每一件都可以看出他对这场战争的英明指挥。四十四回,周瑜对当时全国形势,对曹军和种种不利因素的科学分析,可谓是兵法上所说的知己知彼了。正是由于他知己知彼,才使得孙权在他的说服下最终确定了抗曹的总方针。《三国演义》四十五,“三江口曹操折兵”:两军刚接触,在周瑜的正确指挥下,就使曹操军首战失利。据《资治通鉴•汉纪•献帝建安十三年》载:“进与操遇于赤壁,时操军众,已有疾疫,初一交战获胜。”足见其军事战略家的指挥才能。四十六回,周瑜、黄盖用诈降计即是两人在对敌方军事进行观察的基础上得出的正确的作战方针。《三国志》中黄盖与周瑜定火攻计的那段记述,即说明两人都看准了一个事实:敌强我弱,难以持久,因此必须出奇制胜才能取得战争的主动性。
    《三国演义》四十七回:阚泽献诈降书,庞统献连环计的成功,其背后是周瑜在导演。他暗中让曹军的两个奸细蔡中、蔡和在起作用。他又利用蒋干二次来访的良机,安排他与庞统见面,从而使庞统得以过江,为曹操设置使其步入死地的“连环计”。
    《三国演义》四十八回,周瑜令韩当、周泰二人迎击曹军的一次小小进攻,这对双方来说都是一次试探性的军事行动,就是这一次小小的军事行动,吴军在周瑜的正确指挥下也取得胜利。他通过这一次军事行动,自己立于江南山头,观看“江北战船芦苇之密,操又多谋,当用何计以破之”。他在思考着更周密的战略,在思考更准确的军事指挥。四十九回是周瑜指挥赤壁之战的决战阶段。当冬月甲子日东南风未起之前,周瑜已“一面送报孙权接应,黄盖作火攻准备,一面大集将官,在帐中伺候,准备调兵遣将,部下将官俱各收拾船只、军器、机械等物。”当东南风起后,周瑜便投入了紧张的调兵遣将活动,他安排好黄盖为先锋乘风放火后,又派六路人马,自己登上大艨艟督战,及时投入了全面的反攻,倾刻迎来了“烈火张天照云海”的壮烈战争奇观。这能说不是周瑜的英明指挥所换取的胜利果实吗?《三国志•吴志•周瑜传》注引《江表传》评述说:当时“火烈风猛,往船如箭,飞埃绝烂,烧尽北船,延及岸边营柴,瑜等率轻锐寻继其后,雷鼓大进,北军大坏,曹公退走” 。
    长期以来,从事军事指挥的人们把《三国演义》当作一部军事著作来读。他们从《三国演义》中吸取军事营养,从《三国演义》中学会指挥战争。这一现象的出现,说明《三国演义》对各种战争的描写是非常精彩的。成功的、正确的指挥使战争取得胜利,反之则使战争归于失败,正反两方都给了人们以启迪。
    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一文称:“赤壁之战”是“以少击众,以劣势对优势而获胜”的光辉战例之一。为一以弱胜强、以少胜多、以劣势对优势而获胜的光辉战例,它是战略决策人、直接指挥者周瑜创造的。我们通过小说《三国演义》及史料《三国志》来看,不论这场战争的社会意义如何,单就这光辉战例的创立,从周瑜对战前形势的正确分析,对战略地形的择优选择,对一系列巧妙计谋的精心安排,对实战的英明指挥等来看,已在中外战争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上一篇:周瑜大事年表

下一篇:周瑜与小乔

相关新闻


地址:安徽省舒城县城关镇大黉巷教育局院内
联系电话:0564-8664769
Copyright@2017-2024 zhouyuhome.cn All Rights Reserved 周瑜文化研究会 网站访问量